最新动态
认真看,有收获
1.考生价值观的树立:高考很公平,竞争很激烈,好的机会永远是稀缺资源,能否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,甚至爱情,高考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,积极主动的坚持,为自己拼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,高中三年牢牢掌握自己命运的真实感胜过人生其他所有阶段。好的思维方式,正向/正确的价值观是必备前提,如不能做到请不要妄谈高考决胜!
2.家长应秉承的价值观:高考胜利关乎全家人的幸福感,高考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。成绩取决于老师教学和学生努力,更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意愿,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意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,在孩子三观看似形成其实并未成熟,唯强者论的特定人生阶段,引导至关重要!没有笨小孩,只有不努力的小孩;高考成功与否不完全由成绩决定,条条大路通罗马,正确选择道路事半功倍,只想着挤独木桥风险很大!中国的高等教育人才选拔方式越来越科学,越来越多样化,每一个孩子至少有五六种升学方式可以用!
3.没有目标怎么办?一般情况下,家长们觉得没有目标就是没有院校+专业目标,事实上,没有目标是指的看不清自己的未来,有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感觉,而不是要过好每一天。真实的逻辑应当是描绘职业+对口专业+大学生活+高中成绩+选科情况,并在此基础上扩充内容。
选择专业的要素包括:兴趣爱好,成长经历,父母职业影响,国家形势发展,专业发展前景,性格性别,高中各学科优劣度,处世价值观,要求家长具备一定的战略性思维,没有标准化解决方案,因为专业定位是个性化的事情。
4.梳理升学途径。不同的孩子适合的路径完全不同,每一个路径都有其可取之处和价值所在。高一阶段就应该摸清所有升学途径,并早早布局和准备。
5.做好与老师的沟通。老师爱学生,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,作为家长,一定要将孩子的特点总结好告知老师,以因材施教。从老师处得到的反馈也要高度重视,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呆的时间多于家长们,学校表现,师生关系,同学关系,学习状态这些都要了解,以更好的配合老师。
6.陪伴方式。上帝视角式喋喋不休,苦口婆心式劝导,高压姿态式逼迫统统摒弃,正式沟通频次要少,内容要有深度,非正式沟通频次可以高,轻松或激励的引导性话题,如时政新闻,孩子有兴趣的事物,大学故事,专业故事等。
很多家长跟孩子说:你的任务就是学习,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操心。可怜天下父母心,但我认为这话不妥,不妥之处有三,一是把焦虑潜意识传递给孩子了,二是每个孩子都是有自我意识的真实个体,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孩子学习,三是咱们家长不能认为“别的事情”就是赚钱养家,做好后勤,孩子努力学习,家长努力研究升学政策才是很好的状态,孩子踏实家长也踏实。
7.正确看待主观努力意愿。日复一日的从早上7点学到晚上十一二点,坚持下来已属不易,谁都会疲惫和懈怠的,有一种不努力叫家长认为你不努力,每天都希望孩子跟打了鸡血似的玩命学,真的很难,何况新时代的00后个性较强,在信息社会长大,让高压之下的当代高中生心无旁骛的拼命学习非常难,怎么办?一句话:基于人格尊重前提下有效规则的严格执行。
8.研究院校和专业。孩子很终会走向一所大学,读到一个专业,大学所在的城市很可能是孩子的第二故乡,在那里读四年甚至更长时间书,在那里碰到一生的朋友,一辈子的伴侣,从那里走向社会,那里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,难道不应该重视和研究吗?起码多了一点跟孩子的有效谈资。
9.看起来挺努力就是不出成绩。努力是因为有压力,是因为管的严,不想让家长和老师失望,甚至不想被同学看不起,背着负担和情绪沉重前行,不能专注就难以保证学习效率,孩子对努力的理解有时不够理性。家长要协助孩子把努力规划成具体步骤,可参照SMART法则。
10.为什么家长跟孩子沟通不了?两个主要原因,一是对社会的认识不一样,家长的认知当然比孩子更深刻,可表达的时候往往生搬硬套的与现阶段努力挂起钩来,逻辑不清晰,缺乏论据和循循善诱的节奏。二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,比如家长觉得当老师好是因为有假期和社会地位,而孩子看到的是老师们的辛苦,学会换位思考,别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。